问题一: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或没有经过公示程序,在劳动仲裁和诉讼中,用人单位有可能因此败诉。
如何处理: 规章制度的内容一定不能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同时企业也应当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并保留已经履行民主程序的相关书面证据。此外,严格履行公示程序,在规章制度公示或告知时选择易于举证的公示或告知方式,并保留已公示或告知的书面证据。
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才可以在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程序中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三个条件如有一个缺失,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将不会作为裁判依据。
问题二:由于员工自身的故意或者用人单位疏忽,导致未订立或迟延订立劳动合同,而企业如果不能证明是员工自身原因的,需承担双倍工资赔偿的法律责任。
如何处理:一部分劳动者在企业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时借故不签订劳动合同而欲获取双倍工资赔偿,或其他原因不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应当具有证据意识,在书面通知送达要求其签订劳动合同通知时,应当有劳动者的签收证据或其它可证明已经向劳动者送达书面通知的证据。当然万一情况紧急,用人单位发现没有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应立即要求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补签日期提前,可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问题三: 如何降低经济补偿金纠纷的发生几率?
如何处理: 尽量采用劳动合同自然到期不再续签,或者采用以职工“辞职”的方式取代用人单位主动辞退劳动合同没有到期之员工的方式,减少劳资关系的对立及降低经济补偿金纠纷的发生几率。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到期前员工自动辞职的,企业不需支付辞退补偿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能取得员工的辞职书,就可不必支付辞退补偿金。按现有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自然到期的,从08年1月1日起,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足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另外,如果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期限较长的,而用人单位在合同没有到期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问题四:员工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严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进行处罚或给予辞退,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仲裁庭或法院的支持?
如何处理:在辞退的劳动纠纷中,若用人单位以严重违纪或者严重失职的理由辞退员工,一旦纠纷发生,用人单位必须对职工的严重违纪和严重失职行为举证,因此,保全和收集证据至为重要。用人单位所要保全和收集的证据,主要是以下几类:其一是员工所违反的用人单位规章及劳动纪律的具体条款,其二是员工的违纪行为,其三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文书等。通常,可以证明员工违纪行为的证据主要有:(1)违纪员工的“检讨书”、违纪情况说明等等;(2)有违纪员工本人签字的违纪记录;(3)其他员工及知情者的证人证言证明;(4)有关物证如物品财产损坏之证据;(5)有关摄像监控资料;(6)公司办公会议记录。(7)交通事故认定书、治安处罚决定书等。
司法实践中,有违纪员工签字的书面材料,往往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乐于采纳的最有力的证据。对于经常发生小违纪行为的员工的,应注意平时记录在案。每次违纪时,企业都作出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要求员工签字;为记录方便,也可以采取扣工资的处理方式,在每次的工资单中扣除相应的工资数额,并注明违纪事由,由员工在领取工资时签字确认。
问题五:商业意外险能够替代工伤保险